虽然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半了,但实际上,现在的温度仍然让人无法抵御,只要一出门就汗流浃背。唯一让人感觉到立秋的特征大约就是每天下午太阳落下之后会刮起的风,能让人稍微感觉到一丝凉意。
其实,养殖说来说去都是那么些事儿,无非就是水质、底质、增氧的问题。但是老生常谈也要谈,虽然都是水质底质的事,可造成水质变化的原因却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立秋之后,小龙虾的养殖会出现哪些水质和底质问题呢?
首先是昼夜温差变化,昼夜温差变化会造成水体溶氧问题,白天温度高,植物又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白天氧气充足。可一到夜晚,没有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上晚上气压降低,水体的溶氧量大大减少,很多小龙虾会缺氧跑到水面呼吸或者趴岸,因此养殖户们要记得随时监控水体含氧量,在下大雨前后更是要提高警惕,平常也最好在下午黄昏时打开增氧机,工作到凌晨。
温差影响影响溶氧水体,溶氧则会影响ph。白天水草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氧气溶解量十分大,而到了晚上水中氧气的溶解量则变少,这就导致水体的酸碱度十分不稳定。pH值的急剧变化,小龙虾的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阻碍小龙虾的生长发育。
另外必须要提的是,水体的急剧变化很容易让小龙虾产生应激,因此要及时给小龙虾投喂防应激药物,提高抵抗力。
最后一点是繁殖。小龙虾的第二季养殖难度十分大,这扔很多养殖户在养完第一季虾后就望而却步,既不敢继续养殖,也没有继续养殖的技术。但与之相反的那部分虾农,不仅在这些养殖户中脱颖而出,也有更多的赚钱机会。对这部分虾农来讲,养殖之后就是卖虾。很少有虾农想到要自己留种。其实自己养的虾,留出一些苗,还能根据市场情况卖出一些苗,再用尽量短的时间养出第二季大虾,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多处一笔收入。因此,会养二季虾的虾农们一定要学会自己育苗。
相关问答:
问:小龙虾还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1、建立巡池检查制度。每天巡池,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2、调控水质。保持虾池溶氧量在5 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每15~20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3。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
3、加强栖息蜕壳场所管理。虾池中始终保持有较多水生植物。大批虾蜕壳时严禁干扰,蜕壳后立即增喂优质适口饲料,防止相互残杀,促进生长。
4、防逃防病。汛期加强检查,严防逃虾。做好病害防治和敌害清除工作。
5、连续阴雨天气或水质过浓,可以少投喂,天气晴好时适当多投喂;大批虾蜕壳时少投喂,蜕壳后多投喂;虾发病季节少投喂,生长正常时多投喂。既要让虾吃饱吃好,又要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6、虾苗放养后,要适时追施肥料,培肥水质。在8~10月克氏螯虾快速生长阶段,多喂麸皮、豆饼以及青绿饲料,适当喂给动物性饲料。11~12月小龙虾越冬前,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
7、小龙虾多在夜里活动觅食,并具有争食、贪食习性。投喂饲料要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以下午一次为主,占全天投喂量70%;采取定质、定量、定时投喂方法,喂足喂匀,保证每只虾都吃饱,避免相互争食。
问:小龙虾幼苗主要吃什么?
答:阶段一:刚孵化出来的幼苗靠自身卵黄为其提供营养,这个阶段是不需要从外界进食。
阶段二:随着幼体成长,就能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轮虫、有机碎屑等营养体,同时幼苗也能够摄取养殖水体中小型浮游生物,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这个阶段就需要投喂黄豆研磨的豆浆或者发酵过的米糠,幼苗可以摄取一部分作为饵料,但主要目的还是用来培育小龙虾的开口饵料枝角类浮游小虫。此时也需要注重养殖池肥水,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浮游藻类、菌类与有机碎屑。
阶段三:幼苗继续生长,当体长达到1-2厘米时就能捕食一些水蚯蚓、螺蛳等底栖生物。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在养殖池投放一些螺蛳,注意底改与肥水,让养殖池底部水生物丰富起来。此时可以适当投喂一些人工配合小龙虾饵料,蛋白含量可以适当高一些,32-36蛋白的饵料。
阶段四:幼苗到成虾过度阶段(15-20克),此时小龙虾食性与成虾基本相似,可以自己捕获水体中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可以进食水中水生植物的根、茎以及水底淤泥表层的有机物。这个阶段需要加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到30蛋白,注意养殖池塘水草栽种与维护,让小龙虾有充足天然植物性饵料。
小龙虾胃容量小、肠道短,需要不间断的进食才能满足生长需求。因此,幼苗阶段需要将养殖池水体培育好,定期的肥水,这样才能够保持水中有丰富的浮游藻类、有机碎屑、小型浮游虫类等,这样幼苗才能不断的有充足食物进食。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